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一百五十七章:封侯

第一百五十七章:封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安南侯……

张安世觉得这名号似乎有些不妥。

因为一般的侯爵,都是以县为名。

比如江夏侯、江阴侯、汝南侯等等。

可这安南,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县。

这是正式的册封,陛下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显然……要嘛就是故意以安南为名号,抬高张安世这个侯爵的份量!要嘛就是故意贬低安南,降低其影响力。

当然,还有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反正皇帝的心思,难以猜测。

可不管怎么说,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侯爵。

在明朝,尤其是对那些没有经历过开国和靖难的人而言,想要封侯,可是比登天还要难。

亦失哈这时又道:“朱高煦,敕为怀远伯;朱勇敕征南伯;张軏为平西伯;丘松为定北伯;顾兴祖为安东伯,钦哉……”

几個人面面相觑,他们的父祖都有爵位等着他们继承呢!

当然……不出所料的话,若是家里有爵位,自己又有爵位,往往可将这爵位传给自己的次子,总而言之,怎么都不可能吃亏。

而且这是他们自己挣下来的功绩,和继承下来的可不一样。

于是五人大喜,拜谢之后,方才起身。

亦失哈打量着几人道:“请随奴婢来,陛下与太子、赵王殿下,还有皇孙……都在候着你们呢。”

张安世晓得亦失哈的身份不一般,便笑嘻嘻地道:“有劳,有劳,哎呀……公公真是辛苦。”

亦失哈只莞尔一笑,却没有回应,只领着张安世几人进入大内。

片刻之后,便在一处殿中驻足,回头看了张安世几人一眼:“稍待。”

说罢,进入禀告。

五人随即入殿,先谢恩。

朱棣喜滋滋地道:“朕预备家宴,等待功臣们来,在此不必拘谨,就像在你们的家一样。”

张安世道:“臣等立的不过是尺寸之功,陛下竟如此厚待,实在……实在……”

他说着,其实是示意后头的四凶表现一下,好歹感动得哭一哭。

可这四个家伙,却好像木桩子一样,朱勇还在后头傻乐。

张安世有些尴尬,咳嗽一声:“臣等感激不尽。”

朱棣颔首,对一旁的太子朱高炽道:“你瞧,我大明勋臣,后继有人,朕很为之欣慰。”

说罢,又看向一旁的赵王朱高燧。

朱高燧微胖,脸上笑呵呵的。

朱棣道:“赵王……这几人……年纪轻轻的,就有此功劳,你在北平时,不是总念叨北平的诸将不复当年之勇吗?你看,这勇将就在眼前。”

朱高燧站起身来,道:“父皇……儿臣在北平,未立寸功,实在惭愧,对不起父皇的养育之恩。”

朱棣捋须,哈哈笑道:“不必如此,来,都来陪朕喝酒。”

此时,一旁的宦官匆匆而来,道:“陛下,皇孙醒了。”

朱棣高兴地道:“好,也叫来。”

于是没多久,朱瞻基便睡眼惺忪地由宦官们领着进来。

他一进殿,看到了张安世,又看看皇爷爷,再看看自己的父亲。

最后目光落在了赵王的身上。

赵王朱高燧笑吟吟地低声道:“父皇,儿臣在北平,一直念着大侄,前两日见时,不想他这般高了。”

朱棣心里乐开了花,刚想说话。

却见朱瞻基一下子挣脱开了宦官的手,跌跌撞撞地冲向赵王朱高燧。

随即,朱瞻基便抱着朱高燧的大腿哭:“三叔,三叔……我成日想念你,呜呜呜……三叔,你不要再离开我啦,我一日不见你,便吃不下饭,睡得也不香,三叔……三叔……呜呜呜……”

朱高燧大为尴尬,只是干笑,又见朱瞻基眼泪鼻涕一齐出来,拼命往地自己身上蹭,他手足无措,想说点啥肉麻的话,又觉得不妥,偏偏又不能将这小东西推开。

朱瞻基哭的更大声:“三叔……一定最心疼我,以后我也要心疼三叔……呜呜……三叔咋不抱我?”

朱高燧只好将他抱起来。

朱瞻基拿脑袋去蹭他的脸。

朱高燧看着朱瞻基鼻下那亮晶晶的东西,下意识地偏过头去躲闪。

朱瞻基便嚎啕大哭道:“三叔,你不喜欢我了吗?”

朱高燧:“……”

张安世也震惊了。

这家伙真是人才,缺德的祖坟都要冒烟啊。

不知孝陵里的棺材板是不是要盖不住了。

当然,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倒是朱勇等人都为叔侄的真挚感情而有所触动。

尤其是朱勇,心里说,俺还是太没良心了,人家叔侄都这样了,俺却对不住俺爹。

忠义不能两全啊!

朱高燧赔笑道:“瞻基乖,瞻基侄儿真乖。”

他这样八面玲珑的人,竟也有点招架不住。

朱棣更是大喜:“朕的好孙儿,你真有良心,好啦,坐朕的腿上来。”

朱瞻基双手抱着朱高燧的脖子,吊在他身上,显得很是依依不舍地道:“不,我要坐在三叔的腿上。”

朱高燧:“……”

朱高燧干笑道:“父皇,儿臣还是从了侄儿吧。”

“也好。”

朱高燧倒是很想朱棣这个时候赶紧把朱瞻基拎走,毕竟……身上多了一个挂件,实在讨厌。

可此时,却是毫无办法,不得不硬着头皮,嘘寒问暖。

而朱瞻基对答如流。

当下,宦官和宫娥们上了酒菜,朱棣见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下欢喜又欣慰。

张安世几个很拘束,只有朱瞻基在朱高燧的怀里,脑袋偏向他时,那亮晶晶的眼睛在对张安世看来时,舅甥二人的眼神对视,张安世显得很不自在。

这……是一个妖孽啊!

朱棣显然更关心的是安南的问题,询问了朱勇几人如何进兵,又如何决战,最后如何攻城。

朱勇几个乖乖说了,不敢添油加醋。

朱棣若有所思地道:“果然战争的方法变了,看来……朕从前的那三板斧不灵了。这样的打法,看似是冒险,可实则……却可大大发挥出你们这么多骡马的优势,同时……火药的力量得以尽力的使出来,不错……不错。”

他不断地点头叫好。

张安世这时道:“陛下,怀远伯现在还驻扎在安南,负责安南的善后事宜。臣在想……接下来……这安南如何料理?”

朱棣兴趣盎然地道:“你说来听听。”

“若是以商行称呼,臣以为不妥,不如在安南置总督?”

“商行总督安南事?”朱棣沉吟道。

张安世很是认真地道:“也可以如此,只是这总督,与其他不同,总督府与安南各州县,定下一个契约,这契约的条款,臣已拟好了。”

张安世自是有备而来的,说着,他便从袖里取出了一份章程。

朱棣来不及喝酒了,连忙兴致勃勃地取过了章程,低头去看。

却见里头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的字,朱棣边看边道:“你这家伙,考量的倒是很周详。军事上……以四卫为骨干,这四卫为商行雇佣?若是卫中需要增员,则从大明各州县招募?”

张安世道:“是,招募来的总是可靠一些。”

朱棣又道:“将安南设为三府,各府之中再招募安南的土人,设立几个卫所,这些卫所,沿用大明卫所制,让他们负责缉盗,协助四卫……嗯……这样说来,四卫是骨干,安南诸卫为辅。可行。”

朱棣又道:”安南诸卫的武官,依旧是安南人,副职和各卫以及千户所设教导,这教导……从我大明抽调?“

张安世道:“安南人刚烈,倘若武官都从大明这里调任,他们只怕不服。而以当地的土人为主官,再设教导,这教导由我们自己出人,这让他们更好接受一些。”

朱棣颔首:“这个也可照准。还有这里,各府县用包税制?总督府不管辖诸县,所有的父母官,都让安南人设一个小科举,来选用官员……这……我大明不派流官,这安南百姓,是否会离心离德。”

张安世道:“此时安南土人,对我大明颇有防范,让当地土人中的读书人来治理,最好不过,而总督府,只管在下头,设一个类似于都察院一样的机构,核查各府县土人父母官的不法行为即可。

“至于征税之类的事,由我大明按照安南国往年的情势,制定出一个税额来,教各府县自行征收,如数给总督府即可。”

朱棣若有所思地道:“还有各处海港,统统由总督府辖制,商贸可自由往来……并在各处设总督府的市舶司……嗯……这个倒没有什么疑义,总督府下头,照我大明的法子,也设六司,户、刑、吏、礼、工、兵……这六司……也没有什么问题。”

朱棣显然看得极认真,口里继续道着:“总督府所有人员,都以商行雇佣的形式,建立薪金体系,分二十一等……还有……”

朱棣一页页翻过去,大抵心里有数了。

张安世所希望的,是一个能够大明的商贾可以自由出入,同时在整个安南,设立两套行政体系以及两种军制的系统。

两者之间,互不统属,却又可相互依存,彼此又可相互掣肘。

就如总督府直属的所有人员,几乎安南人无法参与。可安南本土的一套体系,商行也不插手。

朱棣道:“若是这些土人,离心离德,怎么办?”

张安世微笑着道:“陛下,安南与我大明不同,大明九成九都是汉人,倘若照这样办,确实可能会离心离德。”

“可据臣所知,安南的情势更复杂,就说南北安南之间,占城人和北方的安南人其实就一向对立,再加上还有其他各族各部的人丁,我大明给了安南人足够的位置,他们即便离心离德,也没办法协同一心,若当真有人心怀不轨,也可借用他们的对立,分而治之。”

朱棣听罢,抬眸看着他道:“安南也沿用科举?”

张安世道:“安南的读书人也不少,读四书五经者,也多如牛毛,只是让他们的读书人进京赶考,只怕以他们的学问,是绝不可能中进士的。”

张安世顿了顿,接着道:“所以臣的意思是,在安南,也设科举,为小榜。”

朱棣笑了笑道:“这科举……还是有些用的,说不准,你的书……还可卖去安南。”

张安世乐了:“臣希望四海之地,都读臣的八股书。”

朱棣大笑起来:“你的心倒是不小。”

随即,朱棣问出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能挣银子吗?要知道,四卫人马驻扎在那里,还在总督府派遣这么多人员,这些可都是银子。“

张安世信誓旦旦地道:“陛下放心,臣将这安南的收入,分为了三类,一类是市舶司的关税,另一类为当地的税赋,这第三类,则为商行与安南通商之后的利润,有此三种财源,一定可以财源广进。”

张安世随即又道:“除此之外,臣以为……在安南,还是要推行教化,臣打算……让人印刷四书五经百万册,陆续送至安南,以低廉的价格贩售!”

“还有邸报,商行也准备一些银子,在各州县建立孔庙,同时设报亭。”

朱棣的脸色有些怪异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