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皇后点点头,然后又转头吩咐旁边的宫女给司空玲上一杯暖茶,见司空玲坐下又问了一遍,才说道:“我在给你弟弟看伴读的人选了。”说完叹了一口气,这可是关系自己儿子的未来人脉,容不得肖皇后不重视,思考了好几天了都还没下决定。
司空玲一愣,话说当初司空璋搬出去住皇子所的时候,司空玲还纳闷了。因为司空璋虽然被当朝大儒教导着,但是却没有伴读,当然这话也不对,因此一旁还是有两个识字的伺候笔墨的小太监的。
原本司空玲还以为魏国不兴这一套了,要知道在司空玲的印象中皇子的伴读一般都是皇子的势力,一个好的伴读,日后能获益的可不止一点。
因此司空玲不由得问道:“那母后心中可有人选?”朝廷上的人脉,目前司空玲还不能接触到,也自然没办法帮助肖皇后一脉拉拢人脉了,这么一来,司空璋和司空瑞身边的伴读人选就非常关键了!
若是日后选得好,说不一定能平添一份助力。自古夺龙椅的事情,都从来不是嫔妃和皇子在孤军奋战的,前朝也是会掺和进来的而且这份势力还不小。
肖皇后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这事滋事重大,我也不会轻易的选定人选。”最关键的还是,每个皇子身边只能有两个伴读,要在这么多优秀的人才中选择两个人,还是挺难的。
“母后,能否给女儿看看名单了!”既然是名单,那么说明这上面的人都是宣德帝默认能当司空璋伴读的,不然肖皇后也不会这么大大咧咧的拿出来。她倒是想看看宣德帝对司空璋的态度,是打压还是栽培,这对于她下一步的行动很关键。
一看前面的几个人选,司空玲心里有底了,都是她听到的少年英才。宗室里面的有,功勋里面的有,清流里面的也有。
司空玲仔细的拿着小本本看了起来,等到看完第一张的时候,司空玲愣住了“母后,怎么十三四岁的都有呀!”天知道,司空璋才七岁好不好。
肖皇后玩味的笑了一下“这叫有备无患,伴读的年纪大一些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这么大了性子应该沉稳了,自然不会篡着皇子玩而不去读书的事情发生了!”
司空玲总觉得肖皇后的笑容里有她不明白的东西在里面,只是一时之间也搞不明白那是什么,毕竟肖皇后的解释也算合情合理。
“这个人,母后看如何?”司空玲指着一个人的名字,问道。
肖皇后凑过来一看“张锋。玲儿为什么要选他?”比他家世好的也并不是没有,比他聪明的也有,在肖皇后的名单里,可有人三岁作诗了。
“张锋是张家的嫡子,而张家一个传承了三百多年的世家,虽然在北边名声不显,但是在南边颇负盛名。张锋的父亲是内阁学士,身份清贵,做内阁学士的人必然都是父皇所信任之人。
这些个内阁学士不一定位高权重,比方说东阁大学士才正五品,但是值钱在离父皇近,有个什么事儿都能现闻到味儿,方便进退,也能让父皇在有了肥缺的时候早早想起来。
且能让皇帝高兴把其留在身边的人,必然是懂得揣摩皇帝心思,知道把握圣心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日后不会为弟弟所用,但是日后也绝对不会拖弟弟的后腿。
再说这张锋的祖父,乃当朝大学士。他高祖父张老太爷在致仕之前乃是当朝首辅,不过在辅助父皇坐稳龙椅之后就把权力归还给父皇,潇潇洒洒地回南方养老了。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原本就才华横溢的张大学士很得父皇的看重,是父皇的心腹大臣,因此他的仕途一直颇为顺遂,刚过不惑之年就成了一品大员,如今在朝廷上的声望还是颇高的。
这样的人家的公子必然不是草包,无论是从拉方面考虑,张锋都是伴读的好人选。”
更重要的是,张家在朝中虽然不算很大的势力,但是这种不大不小的人家对皇子来说是最好的交往选择,既有一定的实力,又不扎眼。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皇上都不会怎么防备。
而张家两父子都在宣德帝的身边,可见两人都是揣摩圣意的高手,跟着这两人,大问题上应该不容易出错,毕竟哪怕是皇子有时候消息都没这些人灵通了。
而且更让司空玲看重的是,张家老太爷在回南方后,并没有颐养天年,而是在南方一个学院教书。这个时代对于师生关系可是看得特别的重要的,甚至官场上有一个潜规则就是:徒弟不能状告师傅,也不能审师傅。不然就会被看成欺师灭祖之徒,会丢光名声的。
而一个文人要是没了名声,那还有什么前途了!(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