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修真奥义 > 修真阐义——简要介绍修真

修真阐义——简要介绍修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专炼性而不炼命者,这类修持者得诀不会,即使修性亦是性的浅层次。修持者静坐有时,究道讲经,穿透世事,涤去人心,复见天心,默证道心,再则存心养性。其修为只是涵养元性,误以为性光闪现就是明心见性,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调炼元神,不知以性入命,性命双修。

修真之学,实乃性命双修,神形兼修之学。如求修真大旨趣,而归于正觉,则必须走性命双修之坦途。上面所举的两种修习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半偏残缺之法,不足取也。

性命双修之法,就是炼己和不漏的修炼方法。具体说来,炼己就是明心见性,何为性?神即是性,炁即是命。心之根为性,性之根为神,神寓于心,其实三者为一,其卦象为离卦,其方位属南,其五行属火,火中真液为水。修明心见性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修命的功夫,就是不漏。不漏有层次,首先修炼精不漏,继而达到眼、耳、鼻、舌、身均不漏,而达到漏尽通的境界。命即肾也,精也,炼形化精,炼精化炁,以后天补先天之元炁,其卦象为坎,其方位为北,其五行属水,水中真元为火,丹材全赖于此。

所谓不漏,就是断淫根也,但是淫根并非一断就可万事毕,其不御女色,而自起遗精者,就需以法化之。而且淫心、淫根、淫身三者均须断绝,不能修到不漏。不与妻室同房,不过断淫身而已,其淫心、淫根犹未断绝也,特别是淫心难断。

从来修真,只此色字难断。丹经所谓断却淫根即是仙,不漏即神仙也。色之一字最是难去,愈拒绝而愈深陷真中,一息犹存此念不会断灭。经云:“食色者,性也”,无色则路断人稀,种族无法繁衍。色之一字,诚为有之好,无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无此难修道。生我之门,死我之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终于此门户也。盖由色生爱,由爱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此乃相连而来。由情精顺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精顺行与妇人交合而生子,精竭归黄泉,而修道者乃是将此精断绝,不与妇人交合,不漏出阳关,而将此精尽化元精,逆行归入已身,龙虎会合而结圣胎。其顺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后,有子孙代其而生。其逆行成仙者,乃不需他人代我而生,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与大道共存。此乃庄子“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之义也。

南派修真,倡先尽人道,后尽仙道,中年入道,性定欲平,将人情化为道情,经接命法清修补漏修爻,入道不难。晚年入道,元气衰败旧社会为求速效,多采用栽接法,今人难有此条件,仍以接命法修补为佳,虽稍多费时日,但亦稳妥。求人不如求已,免招非议,且双修栽接之诀,虽极简不繁,亦难笔之于纸。

青少年入道,以修性为主兼及修命为佳。青少年世事少经,修真大都是一时性情使然,或偶因失意失志而一时为之,并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断精,则恐日后回头之苦也。不断精修不漏,则难修真实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则难登金仙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经络通误认周天通,此大谬矣。无矢志入道者,则难习此法,不习此法亦难入性命双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

性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欲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枢掌握也。活者,乃元精活、元炁活也,肾固不漏元精活,炼丹药材自家多也。所谓降龙伏虎者,龙即指性,乃识性、欲性也;虎即指命,乃肾水、浊精也。心定龙归海,情忘虎隐山。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论,一言概括,必须把握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丹经理论中贯穿始终,无物不论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用者不见,见者不用。如龙虎、乌兔、铅汞……等等,不胜枚举,皆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双修的基本物质。研究者、实修者只要高屋建瓴的研习,则不难纲举而目张也。

修真要诀云:“大道无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圆。三岔路口寻真种,八卦炉中炼性天。没底法船能渡海,随身药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四象调和归本面,五行攒簇长金莲。有增有减方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脱尽牵缠尘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此,余二虚悬俱是偏。”

道家内功法术之研究,与内炼金丹术息息相关,“内炼成丹,外用成法”。外用者,主要是运用元神也,运用真炁乃是初级层次之法术。高级之内功法术,就是调炼元神和变神之法也。但出神必假于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阴重于阳,不堪用。故修炼法术,必重性命双修之法,而偏重于炼性。但炼性之法中,由于调炼五脏以应外五行,故命功亦含于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间处也。

二、明心见性论

中国文字语言,内涵丰富,言简意深。研读丹经,必须注意其深刻的内涵,把握住阴阳学贯穿始终。道家学说始终将可见和不可见的物质囊括于一起论述,研究时切不可顾此失彼,只注意到可见之物,则丢失了高级的、根本的、实质性的不可见本原性物质。如果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则难得丹道和法术的神髓,理通法随,不如此则难入修真之门。易曰:“穷理尽性,以致于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穷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彻,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理不明,认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岂不是盲修瞎炼。修真人必需以生死为大事,然后穷理性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穷究不彻,则一毫性命做不稳。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古来祖师大慈大悲,丹经于书千百比喻,流传世间,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其中药物、火候、作用法则,无不俱备。可惜后世学人,或自作聪明,或糊涂冥顽,不自辨识,不费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发挥,胡吹乱造,自创学说,害人误己。亦有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不可耐,自己没有达到神修境界,便说别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顶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同你罩来,看你能奈我何。如此种种可不悲乎?

纵观当今知名人物中,穷理者众乎?名噪一时的张香玉大师,以性功著称于世,惜乎命功不足,无理论支撑,过言玄境,且敛财过重,必遭天谴而昙花一现,气功热潮亦进入低谷,令人感叹。以山人观之,目前出山于社会上传道者中,穷理、尽性、了命者,唯严

新一人耳。其性命双修,位证金仙,真人封号亦不为过。其报告委婉曲折,千比万喻,以授明心见性之玄机。惜乎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部分人仍未参透其调心篇中的玄机。其人实为修真界一位奇才,因其性命双修,自仙而仙。所以虽有攻讦者、毁谤者,均未能将其撼动。立志修真者,均应从其出山、进入社会的坷坎经历中,悟到性命双修的重要性。

穷理、尽性、了命,实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劝君勿满足于一法一技之得,勿仅沉溺于功法之中,而应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穷理、尽性、了命,自握智珠,则不难进入修真之大门。吾愿更多的有德有志有缘人步入修真之门,是以直书明心见性之说。

明心见性,是性命双修的入门之诀,是修性的直解总诀。

明心者,明白、知晓、掌握心的含义也。正如南宗祖师张伯端《青华秘文·心为君论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留后段事矣,故为之传”。所谓心,它包含了两个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两个大概念,就是指形质之心和有形无质之心。

心藏神,就是指识神和元神。识神也就是后天获得的思维,也称欲神、欲念、识心、主观意识等等。元神是指先天获得的本来面目,它的初级态称为元性,元神实质上是元性、元气、元精三种高级物质的聚合体。未修炼之人只能称之为元性,修炼之士尽管功力深浅不同,但元精、元气、已经开始与元性聚合,较常人的元性阳性成份增多,可以称为元神。

修真理学认为,人将生时,元性始入。正阳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自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入体,与母分离。”此一点灵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许多年代的信息,非肉眼所见之物。

诀云:“凡人投胎时,元性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闻惊则跳,闻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脑为神腑,不见脑动而只闻心动。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其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修炼中,在元神出窍离体之时,必然有心动、心悸、心憋闷之感觉,山人身旁之学生中大多数都有这种切身体验,年青人表现出的征象更突出和明显,此诀之言不谬也。

人体血肉之心,乃识神所依,属于阴火。尽管现代医学认为,意识活动在大脑,但那毕竟是有形质之学说。据报载,非洲一男子用措心置换心脏,出院后不久即变得爱钻垃圾桶,喜欢双手着地爬行,喜欢吞食残汤剩菜。完全表现出猪的习性,其本人亦不能自主和控制这些行为。医学界认为此乃一新的研究课题。这一例子充分说明,无形体的奥妙所在和气功、中医理论的玄妙。

识心、主观意识,乃是进入修真之门的最大障碍。所谓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这一点,并且修德积善、陶冶性情、修持炼己、涤去凡心、复见元神真性。祖师诀云:“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返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也。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将生之际,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体,故气质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则徐徐铲除,主于气质尽,而本元始见,本元见,而后可以用事。学人但能护元神,则超生阴阳外,不在三界中,此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修真之要诀,总纲在制服凡心、识神、主观意识。纲举目张,继以静之一字为敲门砖,能静则金丹可坐致也。”此两点实乃修真入门之要诀。精、炁、神之所以能为我所使用,是因为心静极则生动,元精动时,海底自开,元精自升直入炁中,如一着意,则不升矣,铁门开矣。元炁动时,其炁自运于天地之间,上不过心,下不过阴,愈久愈足,如一着意,其气自伏,难觅难寻。元神动时,无需指挥,自由神炁穴中升至心窍,心中一悸,砰然冲出体外,初时不知其从何而出,从何而入,岂能着意用心乎。

凡心一颗日夜磨,静里觅真诀无多。如能参透此诀理,大罗金仙舍尔何。”明心之诀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埋,东究西参而自耗光阴,不识纲举目张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如黑夜登程,车奔西撞,何日才能觅着正途。吾有数言劝诸君:“参玄悟空,万法归宗。收心入静,法在其中。”

何谓见性?祖师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炁则随天地而败环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所谓性,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是本来面目。若见元神,必须先见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见真性元神的基础物质。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华显露,无光则难觅真性元神。

性光,有采观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炼。采观法,就是外采入内,见则观之。光之不足送入太虚,聚取宇宙之灵能。亦为回光内照凝炼五行,洗魂炼魄以培元神。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为无上之宝。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则为中宫之地,也就是脐轮后面虚无一穴。修炼即以精水为基本物质和基础,以意土为体,以神火为用。回光照于丹田气穴,则五行攒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肾所藏之志,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统一号令下,凝聚一团达到炼魂、制魄、断识、全神的炼功效应。炼尽阴滓以返纯乾,消魄全魂、消阴制魄则元神阳气充足,易出窍矣。元神之出窍,光弱者难以自见,其阴重质量不纯之故,光足而全者则历历分明,可内观到元神在体内的形成、成长、出窍等全过程。必须注意的是元神并非圣婴,亦不是金身,不可混为一谈。

见性之法,有内炼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内炼为主,符咒为辅。元神初出,与识神并不同步协调,难以控制,也不必控制,以观为主,所见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筛选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场,则难入道门。

明心见性,必须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谓胜券在握,得诀实修,仙业可望矣。诗曰:“未炼还丹先炼性,末修大药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后药苗生。”要达到明心见性,应先知收心法,再言炼静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则静,静则生,不但要静中能静,必须做到动中也能静,“闹处炼神,静中炼炁”。

所谓心动,并非心真动,实质是意念动。所谓神弛,并非元神外驰,实指识神外驰。识神、意念乃一物,而损精耗气。意念的**多,能去此贼,则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贪无求,心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则明心见性可致。白玉蟾宗师云:“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行错路径,则如虚空寻迹,披水觅路。”白师乃南宗五祖之一,此一言切中性命双修中由性入命的关节处,谁云南宗修命不修性?!由性入命,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收心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炁,俭于事可以养心,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俭于心乃修真了道的大关键。

制心当明内外三关。内三关,性不迁情,气不化精,神不外驰;外三关,耳不淫听,目不妄视,口不欺心。修道之心应如金玉之坚,只有这样始能度一切烦恼、一切困难,而全身心归于大道。修真人应慈悲为本,修德、守德为基,道功为根,酒、色、财、气均需戒绝。古人谓酒色财气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关,不能降此四魔,则勿需修仙。须知“房屋是量人的斗,娇妻是渡客的船,财帛乃流通之物,儿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贪钱财,自足安贫知乐。

性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天心自与人心合,玄旨须从觉后参。四万八千皆未法,无为妙有乃真诠。”天心即真性元神,无为妙有乃元神作功,识神同步修炼。外炼、内炼皆依此做去,法术可灵金丹可得。较之有为修炼,其时迅速,易进入自动修炼状态。

明心见性,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洁无尘,洁净无尘垢,方可见性。见性者,先见其光,洗魂炼魄,继见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内外用功,性命双修同步而进,修真可入门矣。

三、修德明道论

道的体性特征是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十种特点。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它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水,是无意的流露。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

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正如《清静经》所云:“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正如圣祖所云,所谓德,应当是唯道是从。没有体悟到道的真境,没有得道,失道而后德,才需要人们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人们没有得道,没有悟到道,才必须讲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万日,就是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虑了,因为心身合乎于大道,万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执德,是为上德、真德。还没有得道,那就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连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视和修持仁、义、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修真者必须达到的修为。其最终目标是道,它是总纲,失德、缺德、无德者将永远也达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则必须从礼、义、仁修持起,一步一个脚印,达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状态,继而才能进入道之门。

圣祖《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基石和总纲。但是,其理最终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道”和“德”。而最后高度概括,只有一个字“道”。千日修炼,一日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就在于悟到道,并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则一切繁文缛节都抛弃得干干净净,一切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则掌握了万物的实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之分合、繁衍,万象之变化,都是道的运行变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

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径,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何谓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与道的内在联系,德与炼功的关系。不明此三者,则不能重视德性、德心、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无所谓守德。不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则将终生只在炼气的境界,无法进入道门,无法进入气功之“功”的境界。

德的含意是什么?德就是真善,仅从字上解析,德乃众人应该一心做到,或解为一心为众人做到。十种善行,坚持四项行为准则。此十善,乃十心,就是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处世,则十善备矣。四项行为准则就是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行。有此十心四礼,而且修持不辍,则德可全,德全且备则心静,“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大道可至矣。

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身处世之大节,万善之根源,古圣前贤垂训谆谆,载于典册备至,究而研之,贯以今世新义,遵循行之可也。好善心者,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之危,则救活解脱。尽己之力而为,如不能为则委曲求其全,设法周旋,用善心满足而后已,不仅仅是表现在施财好义上,谓之善也。慈悲心者,天下人心虽然不齐,好恶有别,但皆存元性,皆吾一体,禽兽昆虫、草木亦同此生机,必须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可损伤,所谓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是也。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乃师其性、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待之,则世俗之浊气消除殆尽,和气周流身心矣。博爱心者,以博大心胸,爱护世人及万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尊老爱幼,仁爱广施于人民和万物,不以识心之好恶而区分是也。教化心者,见人之善行,则褒扬宣传,倡其善行,扬

其善心;见人之恶,则苦口婆心,规劝其改恶向善,以己之行代为化解,以遏其恶。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恶,如去己之恶,岂可小视耶。忠恕心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视人如己,时时自省,以忠信宽恕之心待人处世。和蔼心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待人皆要和蔼亲近,勿存亲疏,一视同仁。勇猛心者,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为人排忧解难,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是为勇猛心也。

德与道的内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德是有形,道是无形。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入门,炼气功无法

进入“功”的境界。今人炼气功者,大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水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德是道之入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难事。

德与炼功的关系。德厚功高,此至言也。人之主观意识、思想,也称识神,它是从后天客观世界获得,此识心被物欲所染,七情六欲所困。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获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实指此也。《清静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诗曰:“学道先从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心不空。(识)性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欲得身中神(识)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难寻。一急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

人之七情六欲,是损德败道之毒药,是蒙蔽心性之雾瘴。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根本**,修德是铸慧剑,凭此剑斩断七情六欲,而达到灵台无一物的境界,则道可致矣。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许多人以为修德与炼功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实乃无知也。要想真正进入修真的大门,非修德不能进道。

修德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内在效应,能去六欲断七情,使灵台清净,炼功易于入静,心猿易锁,意马易拴。识心清净,则真性易现,主观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才能和谐、统一和同步,才能真正体会到如何调心、调神。识神和元神之间,也是一个太极模式图,识神为阴,元神为阳。吾有诗云:“说阴阳、道阴阳,阴阳中间隔堵墙。欲见真性化阴阳,需凭德器折此墙。修真明得此中理,九天下诏接仙郎。”

修德的外在效应,正应一句俗语;“得道者多助”。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须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积善为德,以德入道。这个多助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有空间信息界的帮助,也有物质世界人、事物的帮助。要取得三界所有的帮助,就必须广结善缘,广种佛田,对人如此,对动物、植物、事物亦应如此。你才能为自己修真制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古代亦称之为修“外功”。很多人积德求报,而且希望现报,此乃执德,执德是无德的表现。修德者并非无报,其报在天,其报在道,报之于无形也。修炼至调神境界时,这其间的因果关系就会逐步知晓。所以很多师傅说,功夫的提高,并不完生在“炼功”这二个字上,而在于修德上。

修炼二字,修是根本**,炼是基础之方。上乘境界乃修持所得。修为和坚持、行持乃进入上乘的根本之法。很多人炼气功多年,真气颇足,但总感到功不上升,难入佳境,只以为是功法不理想。其实,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它归宗在炼功的基本原则上。这个原则就是明心见性、修德明道。只要我们掌握了原则的要领,就可获得最佳的修炼方法。

调神的稍高层次买际上就不是靠炼的,而关键是在修德工,当你进主下意识状态后,你自己才会明自。当你遇到特殊的情况,而出现了微妙或者奇妙的变化,或者化险为夷,逢凶转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妙故事时,你仔细体悟,回忆自己所做过的善事、善行,就自真正明白神修的含意,就会明白“得道多助”的内在玄妙。修德的善行越多、越大,那么你的心灵就越易净化,元神就越活跃,主观意识和元神之间的通道就越畅通,太极弦就会敞开,识神与元神之间就容易同步作功。修德明道的人,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形成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强场,获得有形和无形的帮助,特别是无形仙师们的帮助和各种信息的支持和扶助。

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则,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别是修性、明心见性的重要技术方法。古人用修真一词而不用“炼真”之语,其玄奥也在于斯。修德之**,非此不能入室,非此不能进门。从前将此称之为外功。经云:“太上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此乃修真至言,非虚说也。修习内功虽然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寿,以安享天年,但不能感格空间的上、中、下三界的各层次信息,获得无形帮助有形的效应。只有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内炼金丹,外积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动鬼神,内外齐修,双功并进,直趋修真之门庭,继而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