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与李渊、王世充相比,自己这一点肚量还是有的。只要自己政治清明、百姓能安居乐业,并且始终掌握住军队。就算还有些死抱着想要复辟隋朝的人或者势力。也掀不起什么浪。自己善待这二人,原隋朝的官员最起码从心里上又少了一道防线。
虚行之在旁说道:“我军一边南下杨州,一边西进巴蜀,打下之后,所需官员必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尤其是底层的中下官员。隋朝的官吏中如果说高层的官员地廉洁和清明是二、八开的话,那些底层的官吏真正是一百个人中也难找到一个不贪账枉法的。这些人如果不加整顿就留用,那必定会遗祸无穷。咱们无论实行什么利民政策只怕都是枉然。所以我建议少帅以前提过的政治书院有必要即刻成立,对各地的官员、尤其是中下层地官员进行培训和整顿。而且原来的纠察只是一个临时机构,我建议把它正式成立为一个部门。并在各地派员监察当地的官员。此外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提前进行第二次科举。这也是解决官员紧缺的一个办法。按照我们原来的的想法是在本年的腊月进行。现在形式需要。我看提前是完全可以的,不但可以补充官员的缺口。而且可以更好的争取那些各地寒族士人地支持!”
“好!现在是八月,我看科举就定在十月吧,地点就在洛阳。科目不变,具体时间你们掌握,即刻向各地发散消息。”吴浩思考了一会儿,语气缓慢地说道:“政治书院成立我同意。这事就交给……君彦去办理吧。书院成立后,担任书院副院长,主持日常事务。今后,只要是县丞级别以上的官员,无论文武,上任之时必须先去政治书院参加学习、培训两个月以上。如果有特殊情况当时不能前往,也必须在一年之内安排时间前来。今后,每五年,县丞以上地官员也必须至少再接受一次政治书院的不少于一个月的学习。”
吴浩没有说书院的院长是谁,不过,大家心里也都心知肚明了。仅仅两个月的学习自然是不够的,也不太可能彻底的改造官员们的思想,甚至很有可能流于形式,但是有时候形势也有一定的意义,至少可以给他们敲敲警钟。而且这些官员们不定期的再学习,也可以让这些一方大员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位置,同时也有助于随时观察地方上的言论以及政治动向。
“至于说到纠察,暂时就维持现状吧!因为目前纠察的权利实在有些太大了,可以先斩后奏,掌握了一定的生杀大权。现阶段虽然是必要的,但是长期以往,却并不适合。将来如果天下太平之后,我有意将纠察设定为一个监察部。但是权利会大大的缩小,通常只有调查、监督和建议的权利。严重的时候,对于下一级的部门官员也只能实行停职三个月的决定。对于官员的正式任免必须交由将来的吏部,触犯刑律的官员只能由刑部进行审理。但是监察部对于吏部和刑部的官员的办案过程可以进行全程监察。这样既可以实行监督,也可以避免产生许多冤假错案。现在的纠察仍由闰甫执掌!” 吴浩对这个问题早就是深思熟虑了。对于官员的管理他将同时实行三套人马进行管理。第一就是吏部直接进行官员的正式任免。第二就是监察部,他们有调查、建议和监督权,并且常年接受百姓的申述。但是他们没有直接的任免权。第三,就是情报机构。他们只有调查权。吴浩向来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特务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仅仅只有正常的一个渠道,难免耳目不清。但是也不能给予情报部门生杀大权,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情报。这样就会避免产生特务政治,同时又能够监察百官。
…………
在被围困的洛阳城中,虽然仅仅只有一个多月,但是粮食、蔬菜和柴火一天比一天困难
起来。般小户人家根本没法过生活。有钱人家就想尽一切办法来囤积粮食。越囤积,粮食越恐慌,粮价就越上涨得厉害。起初粮商们因为粮食的来路已经完全断绝,因此都不愿把全部粮食卖完,往往借口没有粮食了而把大门关了起来。越王杨侗于是三令五申,严禁粮食涨价,要粮商一定得按官府规定的价格出售。结果不但根本禁止不住,反而促使家家粮店全部闭门歇业。到了八月,官府干脆就不管了,价格不再限制。这样一来,粮价就像洪水般泛滥,不停地往上涨。至今已到了一斗米三千铢钱的天价,即使是这样也基本上已经是有价无市了。粮商们大多真的没有多少粮食了。剩下的那些也就紧着自己吧。钱虽然重要,但是毕竟自己的命更要紧些,谁也不知道,这城到底要为多久?
官府一开始还设了三处粥场施粥,那粥稀的只比清水混浊一点,用以欺哄百姓,敷衍塞责。可是到了八月,粥场也全部关闭了。穷家小户望天无路,哭地无门,只好等着饿死了。
那些富户虽然还有些余粮,但是也是只见出不见入,成日里哎声叹气。而且洛阳城中的树木基本已砍伐殆尽,就连宫城中也见不到几点绿色了。所有的能做柴火的基本上都烧了,于是富户们开始拿布料、书籍乃至绢丝来作燃料,所有人都是觉得这已经快到世界末日了。
洛阳城中每日饿死的人也越来越多。
韦津一回到洛阳,再加上少帅军射出的无数布告,顿时洛阳城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