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春秋大领主 > 第104章:关于建城的畅想

第104章:关于建城的畅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挖下水道的话,自己作的布局方案靠不靠谱,要不要再详细地研究一下。

砍伐树木也多,木头放着被风吹日晒,会不会损坏。

等等之类的。

虞显真想不出来,他知道烧灰能增产,就是没捅破那层‘膜’,问道:“主所言之增肥,何意也?”

“就是……”吕武回过神来,想起了虞显迟早会辞职走人,改了个话题,说道:“今岁雨季来时,果树栽种不可延误。”

虞显连忙坐正姿势,答道:“诺!”

现在果树都是野生。

移植果树这种事情不是没人做过,就是不知道规模方面怎么样。

晏婴倒是已经出生,并且在齐国还比较活跃。

只是那个“淮南橘淮北枳”的事情当然还没有发生,却证明移种植物这种事情的存在。

“建城之事……”吕武捏了捏自己的鼻梁,说道:“还请为我解惑。”

他心目中的城池,长、宽、左、右至少应该各为八里。

以现在长度单位,一里相当于现代的四百米。

他自己算了一下,城池占地面积约是十平方公里。

这样的城池于目前不算小了。

秦国现在的都城“雍”,也就是这样的占地面积。

虞显知道吕武之前只是个小贵族,不知道一些‘常识’能说得过去,道:“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当降杀,则知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现在不是想怎么建城就能建,有礼仪制度的约束。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吕武知道有限制,也知道现在很多国家压根不按照周制,才会想问。

晋国的很多卿,他们建城就没讲究什么周制,国君知道了也没说什么。

“主为晋下大夫……”虞显想了想,说道:“可比子男,取三里之数。”

吕武没觉得意外。

晋国的卿可以位比列国的国君,一些爵位自然也能有对照。

那些“卿”能打破规则,是他们有那个实力去打破,不代表谁都能够。

吕武点了点头,说道:“便三里。”

那是一个约现代九公顷的面积。

“住三千人都拥挤!”吕武觉得太小了,又问:“只可建一城?”

虞显被问得很奇怪,说道:“一‘地’一城足以。”

吕武其实是想问,能不能多建几座城,再将他们连接起来。

现在的城池,其实真不是用来收纳太多人的用途。

用比较好理解的方式,城能当作是领主保护自己的城堡,里面进行驻军,生活一些比较重视的人才。

属民则是生活在城池之外的村落(现在村被称为‘邦’)。

大量的奴隶也会有专门安置他们的地方。

所以了,城池真不是用来收容一名领主治下的所有人。

后面,虞显搞清楚了吕武的脑回路,一愣一愣地说:“城外可建‘郭’,留有‘町’,不可合闭城墙。”

吕武才是真的脑壳疼。

他的理解中,“郭”不就是城吗?而“町”是一种商业街道。

这样一来,虞显想要表达的意思就非常清楚了。

城池的规模就只能那么大,却是能在城外继续进行建设,就是造城墙的时候不能合闭起来,起到保护效果而已。

这算什么?

最早的应付形式?

其实是周王室的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可是又不能去打破制度,只好灵活一点地来动脑筋。

说白了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呗。

来到亭子的家臣越来越多。

他们没有太紧要的事情需要汇报,坐下去听吕武与虞显探讨,怎么来规划并建设城池。

要是只能建一个那么小的城池,下水道之类的工程量肯定会减少,只是外面还能建设街道,肯定也需要下水道。

“主,山间可再起一小城。”宋彬扭身指向了霍太山,接着往下说:“为武城。”

霍太山的山,要说十分陡峭的肯定有,却也有不少十分平缓的山。

多数家臣赞同了宋彬的建议。

吕武想了想同意下来。

所谓“武城”就是要塞呗?

山里面可是有老吕家不少的秘密,可以建立要塞来把住要道,不但能守住那些秘密,危机时刻他们撤进山里,有要塞也能起到阻挡敌军的作用。

吕武亲自去巡查过,里面其实也有能建设成农耕区和放牧区的地方。

他决定看一看情况,真要在山里建造要塞,没谁规定只能建一座。

要塞形成防御体系,敌军要是不一一拔除,没那个胆子入山的。

说难听点,一旦发生什么不可测的事情,霍太山将成为老吕家避难之所。

也是蓄积力量和审时度势,等待反攻的基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