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汉军营中,争论也正在进行。
争论的关键是:要不要让卫长风送尼娜入双城。
尼娜解了百姓受屠之危后,汉军前行,次日就抵近了双城。但离双城还有五十里,却有东胡国王的特使来见,请求赎回尼娜,并且表示国王愿意以尼娜为中间人谈和,其条件十分合理:一保证国王及家属安全,二保证投降者安全,三保证百姓安全,则国王愿举城归降。但有一条,必须请尼娜入城才能相信。
按方镇海的意思,这个条件就一口拒绝了。让尼娜入城,万一尼娜被杀掉了怎么办?但尼娜却同意这个要求,王公公也表示这个要求合理,方镇海虽然在这个问题上应当听王公公的,但他仍执意要王公公说出合理在哪。要知道这可是大责任,你不说明白我怎么能随便同意。
王公公期期艾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倒是尼娜一句话就说明白了:“我入城是去劝降。他真不降杀了我,你们就找不到第二个人来当东胡国王了吗?”
方镇海被说服了。
就东胡国王而言,让尼娜在外面他肯定不安心,天知道尼娜究竟是不是想杀了他,如果尼娜进了城,是反了汉军也好,是被杀了也好,双城三千人的守卫,汉军还拿不下吗?至于尼娜,不过是汉人想扶植的一个傀儡,如果真的被杀,换一个不就结了?
这件事,于东汉没有什么危害,又有尼娜和王公公同意,方镇海既没有不执行命令的责任,又没有道义上的负担------除了对尼娜。
但尼娜的要求却让方镇海为难。
尼娜要卫长风和自己一起入城。
因为按照东胡习俗,现在尼娜还没有被赎回,如果主人不动,奴隶是不能远离主人的。现在尼娜这是要回东胡城中了,主人却在汉营,这等于尼娜在逃跑,在东胡习俗上是极大的耻辱。
方镇海可以对尼娜的生命不在乎,但想让他对卫长风的生命不在乎,那可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一回他的回答极为绝决:“不可以。没得商量。别的事我可以尊重东胡习俗,这件事,不尊重。”
尼娜眼见方镇海如此绝决,于是提出一个折衷的方案:汉军就地扎营,通知东胡国王,双方各派人前行二十五里,在两城中间以财物赎回尼娜,钱由卫长风带回汉营,尼娜则跟着东胡人回双城。
方镇海对这个方案还算满意,点头道:“如此还好。这样吧,卫将军就领本部人马前去,然后在二十五里处交换。”
尼娜倒不同意了。
“卫将军领兵去?那是抢奴隶去了唉。方将军,你可以不尊重东胡习俗,但你就当士卒轮换一下,换个别人带兵护送不行吗?我不要求你尊重东胡习俗,只请求你养一养你的士卒可以不?”
方镇海一想也是。这个别说东胡人的习俗,你是主人,带着一万人领着你的奴隶去交换,那是抢人家去还是交换去了?尼娜只要求换个别队护送,于实际效果一点没有影响,这倒是无可无不可的事。
“我让赵将军去。”方镇海看向赵自安,“你的部队紧挨着第三队,出动起来方便些。”
赵自安点头领令,笑道:“第三队总是打头阵,这一回也让我们第四队来打个头阵吧,第三队的将士们好好休息一回”。
卫长风一笑,心想这个情倒是不能不领,不管怎么说,赵自安可曾是他的上司,干脆就当着赵自安的面传下令去,令第三队全军修整一天。
计划已毕,方镇海一边打发东胡特使回报,约定两个时辰后二十五里外相见,一边下令各自行事。
尼娜回帐收拾了衣物,带着全部三百东胡随从,与卫长风一道跟着第四队一万士卒向二十五里外开进。
前行二十里,只见迎面一骑跑来,却仍是那东胡特使,那特使通报:国王带着五十人,没拿武器,已在五里外相候。
卫长风和赵自安向前看去,果然,五里外,隐隐的有几十人在。卫长风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只怕不能带着一万人去,赵将军,还烦请你点上五十人让我带上。”
赵自安却面有忧色,摇头道:“他说的可能不假,但谁知道四下里有没有埋伏?”
尼娜在一边扑哧一笑,问了一句:“他们拿什么埋伏?”
尼娜的意思很明显,连兵都没了,拿什么埋伏?
赵自安仍是摇头:“咱们五十人不拿武器去,他们只要埋伏一百人就够了。”
看来赵自安是宁可小心过度也不算过度小心,这样的任务万一有个闪失,他的问题可就大了,他转头下令:“全队左右展开五里,搜索左右两侧,防止敌军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