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我欲扬明 > 第四十七章 讨价还价

第四十七章 讨价还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马宪成进了东暖阁,刚要跪下行陛见大礼。朱厚?摆摆手说:“不必多礼。看你眼睛红红的,怕是急着赶路,一夜也未曾睡吧!真是辛苦你了。”

马宪成还是坚持叩了头才起身:“身奉王命,敢辞辛劳。”

朱厚?吩咐门外伺候的内侍给他赐座看茶,然后问道:“军粮可调运了?”

“回皇上,第二批军需计有粮麦十万石、粟豆各五万石,均已装船完毕,今日一早便可启运。但臣闻说平叛军露布告捷,言称缴获叛军囤于徐州的军储粮米多达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余石,臣以为可命军需供应总署就地支领,按我军兵士口粮标准计,不必从京师长途调运。”

朱厚?说:“守着那么大一座金山,确实不必伸手向朝廷讨饭吃,就如你所奏。军中不可一日无粮,此事要着办理,你与严阁老商议酌定之后立刻拟票呈进,司礼监今日就把红批了,八百里加急送到徐州。还有,十几万的俘虏也要吃饭,也按我军兵士口粮标准计,不得克扣半分。”

“臣遵旨。”马宪成说:“大同、宣府两镇去年因鞑靼入寇,边屯多被兵火所毁,江南叛乱之后,商屯开中也不足弥补其用,臣请旨将以上粮秣转运大同、宣府两镇。转运之事就由叛军俘虏承担,将军粮运抵九边之后,可分散充补各边镇军伍。”

大胜固然可喜,但如何安置这十几万俘虏却让朱厚?很头疼:这些人放下刀枪是俘虏,拿起刀枪又是一支不容小视的武装力量,即便转为军屯,要看管他们就需要动用为数不少的军队,势必削弱平叛军的实力。他曾一度想过按红军当年的作法,愿意从军的欢迎,不愿意的放路费遣散回家,可一来朝廷不一定拿得出那么多的银子;二来似乎也过于宽大了一点――明朝兵士可没有红军战士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大都不愿意从军入伍,这下可好了,平叛军将士们尚且背井离乡征战四方,俘虏却能安然返乡守着老婆孩子过小日子,未免有点说不过去,势必招来朝野上下的非议,更令全军将士侧目,好心就铸成大错了!

此刻,听马宪成这么一说,他当即就乐了:“哈哈,你马阁老就知道做没本钱的买卖,此议甚好,就准你所请,由你与李阁老和兵部会商酌定。不过,朕闻说俘虏其中多有被叛军强拉从征的青壮农夫,这些人打仗不在行,种田却是一把好手,他们还是以屯田为主,将原本用于屯田的兵士调回营中操练守备。”

“回皇上,臣已与李阁老商议过,李阁老也正是此议。”

朱厚?也知道分管军务的李春芳跟自己一样,也不放心这些俘虏的忠诚度,便点点头说:“看来你们是动了一番脑筋的,集思广益,甚好,甚好。不过,朕急如星火地招你回来,主要是商议犒赏六军并优抚恩恤阵亡伤残将士之事。这种事朝廷虽有章程可循,但朕的意思,既然是国朝前所未有之大胜,于全国更有稳定局势、振奋人心之大功,朝廷就不必吝啬了,尤其是对阵亡伤残将士的优抚恩恤,一定要从厚。将士们在前方为国家浴血奋战,国家便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马阁老意下如何?”

内阁派人通知自己即刻返回京城面圣,马宪成就知道一定是为了此事,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此次大战战果辉煌,可军队也损失不小,承担攻城之责的营团军阵亡八千余人,伤者近万,单是优抚恩恤阵亡伤残将士,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还有大胜之后的犒赏全军,都得要户部掏银子。马宪成在心里盘算了又盘算,好不容易咬牙拿定了主意,皇上却开口就把调子定了下来,想必也有了一定之规,他只好说:“如何从厚,臣恭请皇上明示。”

朱厚?果然有了主意:“朕的意思,阵亡将士除朝廷例行的优抚恩恤之外,无论品秩,每人另予白银二十两,米一石,布一匹;重伤者赏银十两,米一石,布一匹;轻伤者赏银五两,米一石。如今江南叛乱,朝廷手头上的布帛不足,可按市价折银计,朕看过东厂的仿单,京城布帛价格略有上涨,每匹中等棉布合银五两,就按这个价码给阵亡伤残将士折银……”

六月暑天,马宪成头上却冒出了一层冷汗,朱厚?没有注意到,还在自顾自往下说:“余者,营团军及辅助攻城的中军炮营全体将士每人赏银三两;其他各军将士每人赏银一两。还有,前方打仗,后方供给军需调运粮秣也功不可没,漕军、兵工总署、军需供应总署及各地军需转运衙门职官司员,包括工匠民夫,也应一例同赏,每人赏银一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