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的是皮包电影公司,除了资金之外,连正经懂电影的人都没有,许贯武此举正好满足了这些公司的需要,”邵艺夫叹了一口气道,“今后找他合作的人越多,他在电影界的权力就越大。”
“怎么讲呢?”方艺华疑惑的问道。
“很简单,找他合作的人越多,他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就越多,就越多人愿意跟着他吃饭。当手下的人员增大到一定地步,他就可以随意的定价了。他说这些人值多少钱,就是多少钱。”邵艺夫解释道,“而且你要用他的演员,就必须要用他的灯光、摄影、编剧……到时候,人才都在他的手上,你就是想不用都不行了。”
“原来是这样,果然是好方法。”方艺华听了邵六叔的讲解,也不禁佩服的瞠目结舌。
片刻之后,她忽然抿嘴一笑,“六哥,咱们邵氏人才积累是最多的,各类人才数不胜数,也同样可以实行这个办法啊,保证比许贯武扩张的还要快。”
“你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这个方法看起来容易,但实施起来却非常之难。”邵六叔摇了摇头,“你也知道我们邵氏这么多人,日常就有好几部戏同时开拍。我们的院线单单上映自己的戏,都还要争抢档期。又哪来的功夫上映其他公司的影片?”
“放着自家公司的电影不去上映,反而要把档期让给外人。时间一长,这些老臣子会有意见的。”邵六叔又道,“再者外面的世界自然比家里精彩,把人才全都租出去,万一把他们的心玩野了,将来不想着再回来,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
“可是这样的话,难道就放任许家小子迅速扩张,然后有朝一日将我们吞掉么?”方艺华担心地问道。
邵六叔叹了口气,他也预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但是想锐意改革却也有心无力。邵氏成立近二十年的时间,在香江建立了庞大的基业。
但正所谓积重难返尾大不掉,如今邵氏内部斗争激烈。老臣子与新势力斗,老臣子与老臣子斗,你方斗罢我登场,争的是不亦乐乎。
几年前,就是因为邵艺夫推方艺华上位,使得邹文淮、何贯昌等一干老臣子出走;而方艺华采取的严控成本的高压政策,也令一干还留在邵氏的老臣子大为不满。
而邵氏提拔的新晋导演,也同样受到老臣子的压制。投奔许氏的桂治洪导演,之前在邵氏就受到压制,年纪轻轻的没戏拍。
反而老臣子仗着自己老资格,跟年轻导演抢拍片的机会。邵氏奉行的又是老派的经营手法,讲辈分论资历,年轻导演怎么抢的过那帮老臣子?
老臣子与老臣子之间同样充满矛盾,大导演张彻与李翰祥就各自看对方不顺眼。虽然之前李翰祥出走台湾,创建国联,后来失败之后,狼狈回到香港,是张彻点头建议邵六叔将他招回来。
但是李翰祥回到邵氏,连续拍了几部卖座影片,顿时成了邵氏最卖座的导演,也成了邵六叔最爱的宠臣。
原本的宠臣——大导演张彻自然颇感失落,对李翰祥这位叛臣贼子也自然看不过眼。
而一向跟张彻大导演的武术指导刘佳良师傅,六十年代就已经入行,执导过无数卖座影片。但混到现在,小字辈儿的洪京宝、程龙,连之前跟他的曾智伟都做了导演,他却还跟着张彻做武术指导。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让自命黄飞鸿嫡系传人的刘佳良师傅如何自处?
除了这些内部争斗,让邵艺夫无法改革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邵艺夫不愿多花钱。
邵氏一直奉行的是大片厂制度,演员也好、导演也好、工作人员也好,都不过是拍片用的工具而已,只要听话赚钱就好了,不允许有其他私心杂念。
因为只把演员当工具,所以薪酬方面自然也不会高。
狄龍、姜大维这对黄金搭档,拍过诸多卖座片的明星,片酬也不过数万港币而已。而许贯杰、程龙、洪京宝等后辈,片酬已经涨到十五万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邵氏是有多么抠门儿。
要改革大片场制度,施行明星制度,那演员的片酬就要涨。如此之多的演员,每人工资调高两成,相当于每年增加千万港币的成本,是它根本不能负担之重担。
“积重难返,尾大不掉。”邵六叔叹了口气,“如今邵氏虽然看上去红红火火,但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实危机已经显现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六哥,总不能坐以待毙吧?”方艺华吓了一跳,她还从来没有看破这一层,所以才跟那些老臣子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
现在一想到邵氏终究要倒闭,那自己费劲心血争的这些权力还有什么用?
“不用担心,邵氏家大业大,起码还能撑上几年。”邵艺夫微笑着说道,“不过为了防患于未然,我想将部分资金转移到无线电视台去。最近祁德尊经营和记洋行不利,已经被迫辞职,他打算回到老家英国去。我打算出钱将他手上的股份买下来。”
“六哥,你看好电视台的发展?它是个新兴的媒体,将来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还难说呢。”方艺华劝道。
电视从发明到现在不过十几年时间,前景看似光明,但当真如何谁也看不透。相反电影这一行,邵氏已经经营多年,早就熟门熟路。
俗话说得好,做生不如做熟,放着熟悉的电影业不做,偏要去投资电视业,方艺华怎么也想不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